身高是矮身高鉴别诊断与治疗监测中的重要指标,使用标准身高百分位数生长图表即可评价儿童的身高。在临床就诊的矮身高儿童中大部分为特发性矮身高(Idiopathic short stature),而在特发性矮身高儿童可分类为家族性(familial short stature, FSS)和非家族性矮身高(non-familial short stature,non-FSS)。Tanner et al.[1] 曾制订了以父母身高修正的2-9岁儿童身高百分位数标准,用于遗传性矮身高的鉴别诊断。在此基础上,Cole[2]依据1990年英国儿童身高参考标准,提出了以父母身高中值(mid-parental height, MPH)或单亲身高或兄弟姐妹身高调整的生长图表,可在矮身高儿童的筛选中鉴别出非家族矮身高的儿童,得到了2007年特发性矮身高国际共识会议[3]的推荐应用。
但是,儿童身高及其父母身高存在有人群差异,而且Tanner制订的以父母身高修正的身高百分位数标准仅可应用于2-9岁儿童,限制了评价图表在其它人群中的应用[4]。因此,《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修订》课题组应用了课题研究样本中13401名(男6868名,女6533名)2-16岁正常儿童,分析中国儿童不同年龄的身高与MPH之间的相关关系,制订以MPH修正的中国儿童身高百分位数生长图表[5]。
由表1可见,在男2.5-11岁以及女2-9岁期间,各年龄组儿童身高与MPH的相关系数非常接近,在0.43-0.55之间。但是在男12-14岁以及女10-12岁期间,由于青春期生长突增开始时间的个体差异儿童身高与MPH之间的相关系数有一定程度的下降。因此,依骨龄分组,以消除青春期生长突增差异的影响。由 表2可见,以骨龄分组后儿童身高与MPH的相关系数与青春期前年龄分组的相关系数相似(0.43-0.63)。
因此,根据儿童身高与MPH相关系数的分析,在男女儿童9岁前以生活年龄分组,9岁后以骨龄分组,计算了儿童身高SDS与MPH的线性回归方程,并将各年龄段系数平均得出男女儿童身高SDS与MPH的回归方程如下:
男:Y = 0.105X-17.512 (1); 女:Y = 0.113X-18.802 (2)
(方程中Y为儿童身高SDS;X为MPH(cm))
依据上述男女回归方程,分别绘制了以MPH修正的身高百分位数生长图表。结合正常标准身高百分位数生长图表[5]共同使用,可鉴别出家族性和非家族性矮身高儿童,用于矮身高儿童的鉴别诊断。
【喜高科技】业内骨龄评价专家、专业骨龄研究科技机构及骨龄软件应用服务商!
热门文章推荐
参考文献
[1] Tanner JM, Goldstein H, and Whithouse RH. Standards for children’s height at ages 2-9 Years allowing
for height of parents. Aech Dis Child, 1970, 45:755-762.
[2] Cole T.J. A simple chart to identify non-familial short stature. Arch Dis Child, 2000, 82:173-176.
[3] Wit JM, Clayton PE, Rogol AD, et al.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: Definition, epidemiology, and diagnostic evaluation.
Growth Horm IGF Res, 2008, 18: 89–110.
[4] 张绍岩,张继业,刘刚,韩一三, 马振国. 以父母身高修正的中国五城市儿童身高生长图表.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,
2009, 24(1):41-45.
[5] 张绍岩,韩一三,沈勋章,等. 中国大中城市汉族儿童青少年身高、体重和体重指数生长图表.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,
2008, 16: 257-25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