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-P(Greulich and Pyle)图谱法:
G-P图谱诞生于美国布拉什基金研究。1929年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西储大学医学院Todd教授设计并实施了综合性的儿童生长发育调查计划,成为世界上最早期的骨发育纵断研究。因研究工作所需经费由布拉什基金提供而称为布拉什基金研究。研究样本均为北欧人后裔,儿童家庭的经济以及教育状况在平均水平以上。1938年,Todd教授去世,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Greulich教授接替了他的工作。1950年,Greulich和Pyle发表了《手腕骨发育X线图谱》,而称为G-P图谱。在1959年对标准片做了某些修改,成为国际间著名的G-P骨龄标准图谱
G-P图谱发表后,在国际间得到了长期普遍的应用。其使用方法非常简便,将被评价的X线片与发育程度相近的图谱标准片做整片比较,直到选择出发育程度最为相似的标准片,该标准片的骨龄即为被评价儿童的骨龄。
TW(Tanner and Whitehouse)计分法
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,图谱法是制订骨龄标准的主要方法。但也有人对图谱法的主观性提出了批评。1959年,英国伦敦大学的Tanner和Whitehouse根据英国哈普敦纵断生长研究骨龄评价计分法,依据英国一般社会经济水平家庭的儿童的制订了骨龄标准,称为TW1法。在1975年,Tanner 等对TW1方法进行了修改,并分别建立了TW2-20(20块骨)、TW2-RUS(桡骨、尺骨、掌指骨)和TW2-Carpal(腕骨)骨龄标准,而称为TW2法。
1997年,根据欧洲儿童生长发育的长期趋势,Tanner等开始修订TW2标准。首先,根据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经济收入为中上水平家庭的儿童,制订了美国北方欧洲血统儿童的TW-RUS骨龄评价标准,称为US90。在此基础上,Tanner 等经过对TW2标准以及比利时、西班牙、日本、阿根廷、意大利、美国德克萨斯儿童骨发育的分析比较,制订了新的骨龄参考标准和评价图表,称为TW3方法。TW3法的重要的变动是,放弃了TW2-20的评价方法,仅分别制订了TW3-RUS和TW3-Carpal骨龄标准。
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,对中国儿童应用G-P法和TW1或TW2方法的研究发现,青春期前中国儿童生长发育落后于欧美儿童;进入青春期后中国儿童发育加速而提前。近期的比较研究证明,由于中国儿童生长发育整体提前,青春期前已接近欧美儿童,但进入青春期后显著提前于欧美儿童。因此,由总体上分析,因生长发育规律存在显著差异,上述骨龄标准不适用于中国儿童。因此只有经过根据《中华-05》骨龄标准修正的检测骨龄方法才使用于中国儿童。
【喜高科技】业内骨龄评价专家、专业骨龄研究科技机构及骨龄评价软件应用服务商!
热门文章推荐
2005年和1989年中国人骨发育调查样本的身高体重为什么不同?